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曾华荣:破“冰”前行“立潮头”(2)

来源:高电压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些年,曾华荣把积累的科研资料,包括脑子里的储存,都与大家“共享”。无论是谁,研究什么课题,借用哪些资料,他都有求必应;年轻科研人员遇到

这些年,曾华荣把积累的科研资料,包括脑子里的储存,都与大家“共享”。无论是谁,研究什么课题,借用哪些资料,他都有求必应;年轻科研人员遇到了科研难题,只要找到他,他都耐心解答。年轻人的研究论文,大到研究主题,小到标点符号,他都一字一句地推敲,一丝不苟地修改……

曾华荣在实验室开展试验。王燕摄

曾华荣,南方电网公司一级领军技术专家,南方电网公司防冰减灾联合实验室主任、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总监兼高压设备技术研究中心总经理。他长期从事高电压技术工作,主要研究输变电在线监测及防冰减灾技术,携其科技项目“自主可控融冰操作关键技术研究”成为南方电网公司首批9个科技项目“挂帅”人之一。

目前,南方电网研制的世界首套大容量直流融冰装置,已经实现三代系列产品,共安装了160套,“第三代产品更加智能化,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覆冰监测装置已安装180余套并建成了网、省两级覆冰监测预警系统平台。

曾华荣常说:“任何脱离实际应用的科学研究都毫无意义。”就是这种严谨和坚定的信念,曾华荣一直致力于防冰减灾技术的研究,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并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他充分运用自己的学识才能和专业特长,解决了电网生产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和电网建设运行管理中的重大技术难题。

“冰什么时候来?会持续多久?什么时候可以融冰?能造成什么样的损害?什么时候会结束?……”回忆起那段经历,曾华荣说,冰灾来得太突然,当时经验少、基本没有参考资料,冰情又严重,工作开展非常艰难,一下子搞懵了!

续题,当好他人梯

在此之前,曾华荣是“西电东送”项目的调试骨干。在那场肆虐南方的冰灾之后,工作重心转向防冰减灾相关应用研究。

“2011年的冰灾持续时间长达21天,灾害程度已接近30年一遇,但电网的受损程度大大降低,实现了‘不倒铁塔、县城不停电、不停重要用户'的三条底线目标。”曾华荣自豪地说。

“有了覆冰监测预警系统和直流融冰装置,成功应对了2011年、2014年和2019年的局部冰灾,守住了防冰工作‘三条底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曾华荣说。

说干就干,曾华荣团队开始他们的研究征程。他们以办公室为家,以实验室为战场,从收集资料、提交可研报告、批复、研究、调试、正式投运……一堆堆资料,一串串数据,在他们的脑海里“跳动”。

攻题,知难而不退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原本对计算机科学和生物科技充满憧憬,但最终在父母的影响下选择了电力,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从不曾后悔自己的选择,反而很庆幸。”曾华荣说,能够参与到“西电东送”项目调试、亲历贵州电网防冰减灾技术从无到有、再到专精尖,非常骄傲和自豪。

时间的分水岭是2008年,曾华荣目睹了解放军官兵、电建党员突击队、乡村干部奋斗在尚未消融的崇山峻岭中战冰雪的身影,触动很大,深刻认识到尽快解决防冰技术难题的迫切责任。

作为项目的核心骨干,曾华荣白天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晚上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反复推敲和测算,确保技术攻关方向及原则不偏不倚。

曾华荣(左)与防冰团队在变电站到进行防冰实验。受访者供图

科研没有终点,创新永在征途。在痴迷的电网防冰技术岗位上,面对电力科技奔涌的时代大潮,曾华荣一直在路上……(陈举、王燕)

“实验室的建成,有效的预警南方电网五省区的防冰减灾工作,对‘西电东送'线路设计方案及现有线路改造方案起到了指导性意见。”与曾华荣并肩作战的战友马晓红说,联合实验室为南方电网公司防冰减灾、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数据,在“西电东送”工作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深刻反思和总结,选择了对输电线路进行抗冰加固、覆冰监测预警、预测预报、直流融冰装置等几个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攻关。”曾华荣、吴建蓉、杨涛、黄欢等一大批高素质的科研技术人才聚集到防冰技术团队,开启了防冰技术第一步——“看得见”的攻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现场基础测试、数值建模、模拟计算、调试测试,防冰技术团队最终研究的第一代防冰监测系统实现了“看得见”冰情。

多年来,曾华荣通过师带徒,培养了杨旗、牛唯、刘君等多名科研技术人才,特别是对徒弟们每次的成长和科研成果的问世,一个一个变成现实,得到广泛的应用时,他都由衷地欣慰和自豪。

文章来源:《高电压技术》 网址: http://www.gdyjszzs.cn/zonghexinwen/2022/1009/825.html



上一篇:“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企业重点实验获批中国电
下一篇:高电压技术论文范文格式(高压电工论文)

高电压技术投稿 | 高电压技术编辑部| 高电压技术版面费 | 高电压技术论文发表 | 高电压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电压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