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简述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的设计

来源:高电压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前言 传统燃油车,动力来源是通过发动机活塞运动燃烧燃油,依靠曲轴和轮系传输发动机飞轮、发电机、压缩机和冷却水泵等功率设备上,通过动力传动装置实现车辆的行驶和功能的运

前言

传统燃油车,动力来源是通过发动机活塞运动燃烧燃油,依靠曲轴和轮系传输发动机飞轮、发电机、压缩机和冷却水泵等功率设备上,通过动力传动装置实现车辆的行驶和功能的运作。而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动力来源靠高压电池包提供,传输载体为高压线束,连接充电口座、高压电池包、逆变器、电机,车载充电机等大功率设备及直流转换器,空调压缩机、PTC和加热器等小功率设备(见图1)。

图1 高压线束连接示意图

1 高压线束的设计

1.1 高压线束的组成

高压线束主要包括:高压连接器、高压线缆,接地端子和扎带、外包材料、胶带、热缩套管、胶套、安装支架等辅材。

1.2 高压连接器

根据功能定义可分为小电流和大电流两种,大电流主要用于OBC,电机,及电池等动力系统和上,小电流主要用于压缩机,PTC,电池加热装置及DCDC等功能电器上。

1.3 高压线缆

高压线缆主要分为屏蔽线和非屏蔽线两种,线径从2.5mm2至120mm2不等。

1.4 辅材配件

辅材配件与传统低压线束所使用的无太大差别,但外包材料需要用红色或橘红色的包覆物,以便于起到高压危险警示作用。

2 高压电缆的技术要求

2.1 电缆的技术要求

(1)结构

高压电缆主要由线芯和绝缘材料组成,屏蔽线还要有屏蔽层和双层绝缘结构。线芯是由一定数量的单丝先进行束绞,然后再同心的复绞,形成高压电缆需要的软导体。根据结构可分为屏蔽线和非屏蔽线,根据用途可分为单芯屏蔽线和多芯屏蔽线(下图)。

(2)绝缘材料

绝缘材料主要包括线芯绝缘和护套绝缘。线芯绝缘材料的选择主要是考虑耐热要求和机械强度和柔软度,护套材料根据热和机械性的要求选择。护套绝缘由于直接与环境接触,耐液体和耐磨等的环境属性对护套要求尤其重要。目前主要有交联聚乙烯和硅橡胶作为绝缘层的基础材料。

(3) 屏蔽

由于EMC(电磁兼容性)的要求,使用多根铜丝组成编织屏蔽。镀锡铜丝可以使其抵抗环境影响如氧化等变得更加强大。用细的铜丝可以保持设计的柔韧性,编织屏蔽可以结合其他各种屏蔽,如铝塑符合薄膜。屏蔽外可以绕包一层无纺布,以确保在装配过程中轻松的剥下护套。

(4)弯曲半径

由于空间的局限性,电缆通过的路径非常狭小且复杂,横截面积较普通线束大导致其所需的弯曲半径也要很大,高弯曲力难以克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压电缆高柔韧性是至关重要,只有比较柔韧的设计,通过车辆的路由才可以容易实现。通常电缆推荐的SR导线外径的5~10倍。

2.2 高压线束布线注意事宜

(1)高压线缆过锐边或过孔时应设计保护结构;

(2)布置时应避开热源或与之保持足够的距离;

(3)电缆与电缆之间避免产生较大的弹性摩擦;

(4)通常直线布置的线缆固定点间距≤300 mm,固定点与接插件间距≤120 mm(参考值)。

(5)电机线束应考虑部件运动与振动的影响以及对连接器或者端子的影响,预留足够的运动量。

(6)线束布置要考虑电磁干扰,布线时避免90°的折线,高、低压线须分开排布。

(7)高压线束布置应具有合适的空间进行安装与维修。

(8)布线需要考虑走线的美观性,裸露地盘挂线需要考虑增加线束护槽。

(9)连接器尾部应保持平直,避免弯曲造成的连接器密封失效。

(10)布线时需要注意高低压分开,分层设计,距离保持在200mm-300m内,走线规范,干扰源要远离信号源。

2.3 高压线束屏蔽要求

(1)对于高压系统而言,屏蔽应该优先的是需要系统级考虑布置的合理性,比如系统级布线时需要注意高低压分开,走线规范,干扰源要远离信号源等等。同时还要注意功率源和输出之间的高压线束的距离,比如整车上的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如果布置相隔较远,那么会形成共模电流通过电缆传递干扰的风险等。

(2)对于本身要具备360°屏蔽层的连接器,必须有效和电缆屏蔽层连接,屏蔽层覆盖整个连接长度,以保证足够 的屏蔽功能,并尽量减少屏蔽界面之间的电阻,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屏蔽连接接触电阻<10mΩ,随着整车电气设备越来越多,现在普遍的这个数值是要<5mΩ。

文章来源:《高电压技术》 网址: http://www.gdyjszzs.cn/qikandaodu/2020/1010/411.html



上一篇:基于DDS 信号生成原理的压电驱动装置电源设计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高电压组件结构浅析(五)

高电压技术投稿 | 高电压技术编辑部| 高电压技术版面费 | 高电压技术论文发表 | 高电压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高电压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